沿着茶山花海漫步,我们来到了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村山里的小凹子咖啡庄园。雨后的阳光照耀着咖啡庄园,阵阵水汽从咖啡田里升起。
在咖啡冲泡体验区,80岁的老板廖修贵将手中的水壶微微倾斜,水流以匀速同心圆穿过滤纸上充分展开的咖啡粉,缓缓萃取它。
普洱市位于彩云县南部,北回归线穿越之处。这里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这里有种植咖啡的良好自然条件,被誉为“阿拉比卡咖啡天堂”。
自1892年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河乡腊八村播下第一颗种子以来,这座城市与咖啡的结缘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普洱于1988年开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普洱咖啡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品质最好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
2021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66.8万亩,占全国的48.8%;产量5.8万吨,占全国的42.1%;产值24.4亿元,占全国的41%。
咖啡产业化发展以来,普洱市从科研、人才、质量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咖啡产业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不断推动咖啡产业的不断提升。咖啡品质与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
普洱市建立“政府+平台+保险机构”的平台保险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生咖啡豆目标价格保险,升级政策性咖啡价格保险。据介绍,首期投入保费1530万元,完成万吨保险试点,惠及参保农户3910人、2万余人。第二期1.5万吨生咖啡豆目标价格保险已全面启动,总保费2200.5万元。
“一杯好咖啡,六分在于咖啡豆,三分在于烘焙,一分在于冲泡。”这是云南思茅北桂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家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当地第一个大规模从事咖啡种植的“领袖”。
“咖啡充满了宝藏,目前利用最多的就是咖啡豆的部分,而果肉等其他部分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邓嘉璐表示,“我们应该开放思维,不要局限于做饮料。咖啡行业还有更多的价值有待发现。”
北归咖啡有限公司依靠每年超百万元的研发费用投入,自主研发了咖啡酒、咖啡皮茶、咖啡醋、咖啡皂等产品。 2021年,公司在距离普洱市中心城区20多公里的南道河村种植基地建设了咖啡庄园。
“游客来到我们这里,可以获得从‘豆’到‘杯’的独特体验。”邓嘉禄说道。
小澳子咖啡庄园由老普洱“咖啡农”廖秀贵创办。除了拥有300亩的生态咖啡基地外,还设有咖啡冲泡体验区。是集游学、观光、品鉴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庄园。这里也是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只需支付40元,就可以品尝9种咖啡,参观咖啡种植园,学习咖啡制作技术。
1997年,廖秀贵在南道河村承包了一块土地,开始种植咖啡。随着村里的人们逐渐参与咖啡种植,当地的销售合作社成立了。虽然产业发展了,但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廖秀贵提出了从“种咖啡”到“种好咖啡”转型的想法。他开始转型生态种植,并向周边咖啡农推广。
“普洱长期以来都是咖啡原料供应商,但光卖原料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是要打造品牌,做自己的东西。”与咖啡打交道三十多年的廖秀贵深知这一点,那就是建立咖啡庄园。延伸咖啡产业链,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小敖子咖啡庄园2021年仍将接待游客2万人次。
以咖啡与旅游文化融合为抓手,思茅区着力打造咖啡活动、营造咖啡环境。随着咖啡旅游庄园和基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思茅咖啡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优化咖啡基地,提高咖啡种植技术和水平,规范咖啡加工产业链建设,生产精品咖啡,提升咖啡品质。同时,积极探索“咖啡+旅游”农旅融合发展新途径,大力推进咖啡旅游项目规划建设。
下一步,思茅区将继续挖掘咖啡产业旅游附加值,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动咖啡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振兴建设一批特色咖啡庄园集种植、加工、旅游、咖啡餐饮于一体。打造优质咖啡旅行线路,发展咖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让咖啡旅行之旅更好、更远。
“到2022年底,力争全市咖啡园面积稳定在66.8万亩以上,产量5万吨左右,综合产值50亿元。”普洱茶咖啡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将咖啡打造成“中国品牌”、“世界品牌”,把普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