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千姐在上网时发现,不少手冲爱好者喜欢在冲泡咖啡的过程中加入搅拌粉层的动作,希望能够增强某些风味的萃取,比如咖啡的甜度。搅拌真的有那么有效吗?使用混合技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天千姐就来说说手冲咖啡的这个辅助技巧:搅拌。
混合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要说搅拌技术的兴起,就不得不提到2012年世界咖啡冲泡大赛WBrC冠军Matt Perger,以及后来“回应”这种搅拌方法的咖啡界巨头。
马特在国外视频网站上传了一段V60滤杯的冲泡视频。当时,他使用了一种他称之为“像强盗一样搅拌”的手工酿造技术。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蒸的阶段,马特用木棍以十字形搅拌。先上下,再左右,再上下,快速有力地搅拌咖啡浆。
来自挪威的北欧烤豆之父Tim Wendelboe,在他个人YouTube频道上传的V60手冲冲泡教学视频中,也使用了蒸阶段的搅拌方法。 Tim还提到了搅拌的目的,“我喜欢在咖啡蒸的时候搅拌,以确保所有粉末都充分湿润。”
除了来自北欧和澳大利亚的两位大师支持搅拌外,来自美国的烘焙灵魂Scott Rao和2017年WBC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James Hoffmann也支持搅拌作为辅助“手段”。此外,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咖啡师Amis,她就是将“搅拌”做到极致的代表人物。
搅拌的作用是什么?咖啡萃取的基准是均匀度。关于手冲咖啡时的搅拌,通常会使用勺子、木棍等器具来搅拌,对咖啡粉床进行一定程度的扰动。目的是利用外力增加咖啡粉在水中的翻滚程度,让水更均匀地接触每颗咖啡粒,从而实现“充分”萃取。
从分段提取的角度来看,搅拌可以分两个冲泡阶段进行:主提取的蒸煮阶段和注水阶段。至于什么时候搅拌、搅拌多少、搅拌的角度和方向、搅拌的时长……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回到萃取的初衷“为什么搅拌?”。
不同的搅拌阶段对咖啡萃取有什么影响?千杰多次提到,注水本身就可以达到搅拌的目的,但前提是注水量足够,而耗水量只有几十克的蒸阶段往往难以实现。如果冲泡者的控水能力还很弱,那么想要让干咖啡粉均匀润湿翻滚就会更加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酿酒大师建议在蒸制时使用设备来搅拌粉床。
蒸制阶段搅拌的目的,无论搅拌的力度或方向,都是为了让滤杯内各个高度的粉层渗透到水中,从而减少浓度差,为后续的风味铺平道路。萃取。
在蒸完后的主要萃取部分,由于水量足以产生紊流,咖啡粉有更多的机会“吸水”,因此无需过多依赖搅拌动作。蒸后搅拌通常在第二阶段注水结束时进行。此时的搅拌可以对咖啡承担排气功能,以达到更高的萃取效率。
为了验证上述想法,千洁还进行了实验对比,用三种方法提取相同的咖啡豆:不搅拌、蒸时搅拌、第一阶段加水后搅拌。千姐这里用的是国鼎鼎合作社,咖啡粉15克,粉水比1:15,水温91度,研磨粗细为EK43s 10刻度。
不搅拌:总提取时间为2分5秒。味道具有明显的柑橘味,酸度上升,余味带有蜂蜜的甜味。
蒸时搅拌:蒸完注水后,用小勺搅拌一次咖啡浆(划十字:先上下,后左右),2分10秒咖啡液全部滴出。味道为浆果、柠檬、绿茶,带有淡淡的白色花香和清澈的甜味。
加完第一段水后搅拌:完成第一段水后,用小勺将咖啡浆搅拌一次(打十字:先上下,再左右),滴滤分2次完成分13 秒。味道也是柑橘和果香,香气微弱,尾韵有一丝甘草的味道,略显过度萃取。看来这里搅拌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
搅拌时要注意什么?搅拌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细粉堵塞。咖啡渣受到的搅拌和干扰越多,细粉向下迁移到滤杯底部并堵塞滤孔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过度搅拌不仅会延长萃取时间,还会增加咖啡过度萃取的可能性。
由于压榨咖啡的风味,搅拌技术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较高。如果使用劣质豆子,负面味道很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如果想要搅拌有助于提取咖啡风味,除了正确的动作外,还必须结合许多“棘手”的步骤,例如细磨、高水温、快速冲泡等。
正是由于混合技术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所以很难用精确的数据来衡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设备和豆子上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它并不具有普遍性。千洁认为,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豆子特性,结合滤杯的特点,再决定是否搅拌以及如何搅拌。